Dr. Martens永远是青春时期,最能代表我们内心叛逆的一种象征。品牌经历过蓝领阶级、光头党与庞克乐团,至今仍然占据着我们的视线,虽然有人说 Dr. Martens穿起来并非为最舒适的那一双,但它所代表的涵义、精神与故事却让人更深刻感受到它的价值。
1945 年,创办人Klaus Maertens 因于阿尔卑斯山滑雪时,不慎摔伤导致脚踝扭伤,在复健过程中为了减缓双脚的疼痛,在与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尝试在废弃的飞机轮胎里灌入空气,以此开发「气垫鞋底」(AirWair)并进行注册,之后更加以改良并销售给4.50 岁以上、患有腿疾的德国家庭主妇,因柔软的鞋垫恰巧能减缓她们的不适,所以大受欢迎。
而后英国制鞋商R. Griggs看上Klaus Maertens发明的鞋款,便将设计购买而下,他先将名字从Maertens改为Martens,还重新设计了鞋款,并于鞋跟后方缝上一条黑底黄字的布带,成为现在大家熟悉的经典标志,谁也没想到这居然就是传奇的开端。
早期的Dr. Martens其实为蓝领阶级,如警察、邮差和工人等职业的工作靴,但随着经济逐渐好转,加上文学、时尚、艺术、电影、音乐等文化的冲击与薰陶,许多年轻人为了摆脱生活上的苦闷与压抑,想藉由外在的打扮来诠释内心的叛逆,这群流行次文化者被称为摩斯族(Mods),之后分裂成孔雀摩斯族(Peacock Mods) ,以硬派摩斯族(Hard Mods),其中硬派摩斯族便是我们现在常听到的光头党(Skinhead),他们钟爱皮衣、Polo衫、吊带、牛仔裤、飞行外套,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Dr . Martens。(photo source:1 |2 )
但也因为光头党被视为街头滋事份子,导致品牌形象间接受影响。如在街头打斗中,坚固耐用又扎实的 Dr. Martens成为自我保护与攻击他人的武器,当你新买了一双鞋后,甚至还必须经过与他人打上一架,让 Dr. Martens沾染对手鲜血的仪式。但即便如此,其实品牌端也并没有强烈的想与次文化作出区隔,大方容纳各种形象。
60年代有讲求爱与和平的嬉皮音乐,70年代则有庞克,庞克摇滚本身带有反社会的情绪,在骚乱的时代下引发最鲜明的风格,而这些庞克乐团如The Stooges、 The Who、Sex Pistol等几乎人手一双穿着Dr. Martens上台演出,演绎自由、离经叛道、青春、大胆的态度,把 Dr. Martens的声量推向另外一个高峰。
相信许多人穿起Dr. Martens或许不见得只是为了外型,或追寻潮流,而是迷恋上 Dr. Martens那从内而生,仿佛刻印在DNA里的叛逆精神吧!
结语:
Dr. Martens 一双可以穿好几十年,从青春时期一直到步入社会都陪伴着你,但搭编觉得只买一双根本不够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