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十分流行针织鞋面,那么针织鞋面对于鞋面有什么好处?能够增加鞋的哪些性能呢?那么赶快来和小编看一下编织鞋面的发展之路和编织鞋面的利弊吧!
编织鞋面到底好不好
“编织鞋面”的目的到底在何处?
我们先来说第一双使用编织鞋面的球鞋——Nike Kobe 9。
在经历了Kobe 8之后,科比本人仍旧以“轻质极速”要求自己的球鞋设计,而之后被盯上的,就是在跑鞋上被运用,并受到欢迎的Flyknit科技了。
Flyknit是由聚酯纱线构成,并以不同的编织方式形成的创新鞋面。而在减轻质量的同时,与布面相似的Flyknit在贴合性以及包裹感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之后,“看着很高端,性能也优异”的Flyknit被运用在了连续3代Kobe签名鞋上,并继往开来,将编织鞋面的家族发扬光大。
也正是看中了Flyknit的“轻质”和“并没太过弱化的支撑”,自Kobe9之后,Nike球鞋“编织化”的进程越发快速。前有Kobe9,10,11,后有Hyperdunk2016,2017的FK版本,Air Jordan29,31,32以及KD9,10等等。而其他品牌也开始看中“编织”这块,从adidas到国产品牌,度多多少少涉足了编织球鞋这一领域。
不过一种配置使用的时间越长,缺陷也就暴露的越多。随着时间的发展,编织鞋面的缺陷也就慢慢显露了出来。
编织鞋面的缺点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得起谁来拆?”
最先“强烈地”爆出Flyknit鞋面缺陷的,是Hyerdunk2016 FK。
张传禧是一个令Nike又爱又恨的男人,KD和Kyrie系列的成功离不开他,而Hyperdunk2015的“大失败”同样也是。不过人非圣贤,球鞋设计师做出些失败作品也情有可原。不过,作为一个学过工程设计的“设计专家”,在Hyperdunk 2016 FK鞋身中段紧紧只使用一层Flyknit,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结果是啥呢?Hyperdunk承载了当年Nike所有的科技配置,却因为鞋身中段太过单薄成为了一双毫无鞋面支撑的实战鞋。虽然一些没有太多变向动作的球手不会注意到这点,但是一些跑动较多和横向较多的球手就会发现,穿这双鞋会在横向运动时需要更多力量稳定自己的双脚。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许许多多袜套鞋款中,而“鞋面支撑”也往往会成为它们共有的“软肋”。在举一个例子,利用飞织科技的匹克TP9 4Plus在支撑性能上表现也十分之差,在横向运动中对双脚的稳定完全只靠鞋内的支撑带维持。这一缺陷造成了许多球手的崴伤现象(你还是低帮,支撑又是大缺陷……怎么可能能够制造优秀保护?),使得同期的DH2 Plus反倒更为抢眼。
编织鞋面与袜套鞋关系
高帮变“袜子”,还有多大用处?
另一个现象就是,编织鞋面带来的另一个全新的概念——“袜套”。
不说休闲鞋,从Hyperdunk 2016 FK,到CrazyExplosive 2017PK、Curry 4这样的“真·袜套鞋”,到带有鞋舌的Nike Hyperdunk 2017 FK,Peak DH3等带有前掌内靴的“非纯袜套鞋款”,都或多或少带入了编织鞋面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鞋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编织的部分无论多少,在脚踝部分一定是编织鞋面。
原因和优劣势都显而易见。作为球鞋“离中底最远的部分”,编织的使用能够很安全地减轻球鞋重量,又不会因为编织本身的密度问题影响中底与鞋身的黏合与车线缝合的难度。同时,优秀且有密度的编织鞋面能和内衬一起很好地贴合脚踝部分,形成优秀的包裹性能
缺点呢?脚踝保护。
说道“因为脚踝部分是编织鞋面+基本没有内衬厚度”,我们损失了绝大部分的脚踝保护。编织鞋面毕竟不如牛皮、热熔鞋面坚韧,球鞋的保护自然也就上不了档。当然了,如果这个问题出现在一些后卫鞋上,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它出现在了一双高帮锋线鞋上……
没错,就是LeBron 15。
今年,我们队LeBron 15有着诸多赞美,除了一点——脚踝保护。编织鞋面为了让你更容易穿进这双袜套鞋而增加了延展性,但是与此同时,脚踝的保护性能也损失殆尽。就连勒布朗本人都在比赛中崴过脚。
对了,勒布朗上次崴脚是啥时候来着?(之前几代的脚踝保护的确做的不错,直到战士11和LeBron14、15)
如果你既想得到优质的舒适贴脚,又想感受到脚踝保护的安全感,那我们只能给你两个答案——Air Jordan 31、32。反其道而行之在脚踝保护大做文章保住你脚踝的同时,两双球鞋的编织鞋面表现也足够优秀。但是其他的编织球鞋……我们只能说声抱歉了。
国产的编织鞋面
国产球鞋的“织布经”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说说国产球鞋。
国产球鞋在发现编织鞋面带来的卖点之后其实也推出了很多优秀的产品。不过技术上的缺陷也很明显:无法驾驭。球鞋缺点见第二、第三章节。
不过,除了TP9 4Plus这样拥有明显缺点的球鞋之外,还是出现了一批足够优秀的球鞋。李宁的韦德之道6,驭帅11,安踏的KT3,匹克刚发售的DH3都是用编织鞋面制造“噱头”,但是依旧专攻“内靴包裹及额外保护”的鞋款。
只能说聪明,也不得不说是无奈顺应时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