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该线路上的时间表:
德钦——飞来寺(坐车20分钟)——西当温泉(坐车2小时)——南宗垭口(徒步3小时)——雨崩村(1.5小时)、雨崩——神瀑(2小时)——雨崩(2小时)——大本营(2小时)——冰湖(1.5小时)——雨崩上村(3.5小时)。雨崩——那宗拉垭口(2小时)——西当(2小时)——德钦(2小时)。
去雨崩,翻过丫口手机就没有信号了,住的地方都干净,不用带睡袋,里面吃的东西选择较少,可以带些面包和巧克力去补充体力。干净袜子和防晒油最好都带上。
在雨崩遇到的难题是,如果时间不够,在雨崩神瀑和大本营,冰湖之间如何取舍啊?
雨崩神瀑是一条雪山景观加宗教遗迹的路线,而大本营,冰湖是一条纯自然景观线路,据不完全统计,如果非要作出取舍,就舍神瀑,去大本营,冰湖,当然,取舍因人而异。最好是都去。
游客评价:雨崩是一定要去,非去,累也决不后悔,飞来寺梅里往事的留言板一个游客的留言: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关于装备,已经不需要帐篷,但怕跳蚤,可以租睡袋
雨崩神瀑、大本营、梅里内转外转的详细攻略、地图可在飞来寺梅里往事免费咨询,并有睡袋出租,0887-8416617
从飞来寺去雨崩通常是在飞来寺包车前往,梅里往事提供吉普车包车,若要等班车,只有下午3:00才有,时间非常不理想。
茨中与茨中教堂
迪庆的藏民们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把它作为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但却接纳了茨中教堂,所以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谓是个奇迹。
1866 年,法国传教士顾德尔神甫,进入迪庆,竭力将其势力渗透到滇西北并力图扩展到藏区腹地。他们建立教堂、发展信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极艰难的存在着。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传佛教的百姓所仇视。百姓们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传教活动,引发了阿墩子教案和维西教案。在1905年的维西教案中,愤怒的群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当时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势力,派重兵镇压僧俗民众,反洋教的群众抵抗了三个月,最终被镇压下去,教会因此而获得了巨额赔款,在茨中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上兴建茨中教堂。1921年,茨中教堂竣工,成为天主教“云南铎区”主教坐堂,下辖2个分堂,先后办过一所学校和一所修女院,1951年在此成立省立第一完全小学。
教堂风格整体上体现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其正面为高大的钟楼,钟楼的上部,虽为中式亭阁,中式飞檐瓦顶,但它两头顶端的十字架标记还是引证了它西式的身份。在历史风雨中飘摇多年之后,政府的出钱修缮、保护,使它重现当年的风采。
从德钦县城往维西方向南行88公里,汽车缓缓跨过澜沧江大桥,便到了依山面水,环境幽静的茨中村。“茨”藏语意为“村庄”,“中”藏语意为“六”。茨中被人们称之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走进茨中,便见一座中西合壁的砖木结构建筑,凭高雄踞在可人的绿荫世界里,被游人誉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这就是天主教堂。林木藏高楼,里外花如海。茨中教堂建筑群座落在花木繁茂的村寨中央,背系青山,四周有农舍梯田点缀。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别具风格。整个建筑以教堂为中心配套组合,中西兼容,主次得体,包括大门、前院、教堂、后院以及地窑、花园、菜园、果园等等,结构紧凑。规模壮观。沿大门筑有外围墙,院内辟花坛,植果木,风雅别致。教堂座西向东,为法式(哥特式)建筑,整体成十字形,如意踏跺高1.30米,拱形门廊用条石砌成,进深6米,宽3米,门廊之上再砌成三条钟数(晾望楼),高达20米。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用4棵内桩和12棵外柱承托脊樟,内外柱问砌有石栏杆。登上钟楼、茨中景色尽收眼底,还可遥览江岸风光。教堂进深 22米,面宽12.7米,由二排六棵正方形石承托屋脊,两侧各设7个小窗。祭台宽3.8米,进深5.75米,两侧设有净身。更衣室。屋顶用玻璃瓦覆盖,院中的两棵百年棕树亭亭玉立。果园里出
产的葡萄甘甜可口。传教士从法国带来了酿制甘地葡萄酒的器皿和酿制技术,并把酿制技术传授给当地信教群众。时至今日,教堂里还保存着当时酿酒的器皿。如果你到茨中,还可品尝到醇正的甘地葡萄酒。
在茨中,可以寻找到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塑造的人物——法国传教士佩罗极其相似的经历和故事。
月亮湾峡谷
澜沧江在德钦境内流经150公里,在梅里雪山下形成月亮湾峡谷, 圆月之夜,俯瞰高山峡谷,江水如带。
从德钦到达需往维西方向单程2小时,要包车前往
梅里往事有自己的吉普车,可以带客人去周边游览,是梅里往事的老板自己驾车, 温文儒雅,学识渊博,车技一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