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白云山广州白云山属岭南丘陵地形,最高点海拔372.6米,自古以来就是羊城有名的风景胜地。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每逢九九重阳佳节,羊城人民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届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尤以近百年来历经沧桑,频遭破坏,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解放后,白云山才获得新生,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广植林木,修筑了10个水库,开辟公路沟通南北,修建山北、山顶公园及山庄、双溪旅舍,重现了白云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历届广州市政府的建设,专门成立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经过多年的建设、经营和发展,白云山已建设成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共有7个游览区,
依次是: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区内有三个全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全国最大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专类公园——雕塑公园。
白云山有浓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并在白云山“成仙而去”。
晋代人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道家名作。
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是羊城旧八景之一。
唐宋以后,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韩愈等文人登山吟诗,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
明清的羊城八景中,白云山占其三:“蒲涧濂泉、景泰僧归、白云晚望”。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抗法、甲午战争等人物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沦陷,白云山的文物古迹与山岗树木,全遭破坏。
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
解放后,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广植林木,修筑了10个水库,开辟公路沟通南北,修建山北、山顶公园及山庄、双溪旅舍,重现了白云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
解放后,由国立中山大学林业系管辖。
1958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州市白云山建设管理处(对内称管理室),隶属广州市园林局管辖。
1958年后开辟山顶公园和北山公园,建亭台楼榭,还建造了山庄旅社、双溪别墅、松涛别院等宾馆。开发了黄婆洞水库、明珠楼水库、大金钟水库、麓湖公园、广州碑林、云台花园、鸣泉居度假村等游览风景区。
经过历届广州市政府的建设,专门成立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曾留下题词,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曾在当时被誉为“南国钓鱼台”的白云山山庄旅舍进行过国事活动。
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
1986年2月建成长1672米的登山缆车。
1989年10月在山顶鸣春谷建中国最大的天然鸟笼,面积1.25万平方米。
1992年,广州市政府投资,新建了广州碑林,于1994年对外开放。
1996年1月22日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归口市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管理。
2001年广州市市直机关机构改革中,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再次明确,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由市市政园林局管理,负责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管理局机关内设办公室、山林绿化处、规划建设处、旅游业务处、计划财务处、保卫处、武装部(合署办公)、政治处(纪委办公室、监察室与其合署办公)等7个职能处室。
1996年5月,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2006年2月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2009年10月获得国务院审批。
从宋代至今千余年间,白云山先后8次被列入羊城八景,是广州城中获评次数最多的地点,被列入羊城八景的分别是蒲涧濂泉(宋、元),景泰僧归(元),白云晚望(元),白云松涛(1963年),云山锦绣(1986年),云山叠翠(2002年、2011年)。
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被评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和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1年通过了ISO质量、环境双认证。
2002年5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被评为首批“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建设部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2006年被评为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2006年底开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白云山管理局在硬件、软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优秀单位”。
2011年1月21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广州市区唯一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3月18日,白云山管理局在云台花园挂牌仪式。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中,白云山也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
主要景点
麓湖游览区
麓湖游览区是白云山风景区南端的第一个游览区。麓湖公园建于1958年,位于白云山南麓,麓边有湖、 曲桥、亭廊、寺庙古刹,故名麓湖公园。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花香阵阵,鸟声啾啾,一派自然风光。是广州市内最大的开放式、多功能公园,又是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健身、美食于一体的著名旅游区。
1、“广州艺术博物院”与麓湖绿化广场
“广州艺术博物院”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莫伯治大师设计的,这座现代化的大型综合美术博物院是广州市文化艺术跨世纪的标志性工程。与艺术博物院相连的麓湖绿化广场是采取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如意等文物形状为构思而设计的。与艺术博物院相连的是麓湖绿化广场和儿童乐园,其中麓湖绿化广场设计造型是采取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如意等文物形状为构思而设计的,形成一个下沉式表演场,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广场,广场的建成,已成为老人晨练、健身的好场所,儿童游玩的好乐园。麓湖绿化广场的建成使麓湖公园入口更开阔、更美丽、更显活力。
2、麓湖
麓湖,也称金液池。湖水面积25公顷,建于1958年,由广州市民义务劳动挖建的人工湖,是白云山风景区三大水库之一,是广州四大人工湖之一(东湖、流花湖、荔湾湖)。
3、聚芳园
聚芳园,位于麓湖北畔,是依山磅水的荫生植物园。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于1984年开放。园内分布植谊亭、鸿鹄楼、簪香馆、荫生植物观赏区、荷香池等景点。以观赏荫生植物为主题的公园。
4、植谊亭
植谊亭原名半山亭,又称翠云亭。是两层中国式凉亭建筑。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30平方米,顶高约12米,亭的造型新颖。1987年广东省与日本兵库共建友好省,在亭前草地种植友谊树,故今称植谊亭。
5、鸿鹄楼
鸿鹄楼是一座五层框架结构的中国式楼阁,建筑占地面积为158平方米,建筑部面积548平方米,总高度达24.5米。是广东省内一座较大的古典式楼宇。建于1987年,就其建筑高度而言,是广州解放以来园林建筑之冠,故有“珠江云山第一楼”之称。楼间刻有“立雨立晴麓湖鸿鹄成双壁,扬风扬月珠水云山第一楼”是取“北有黄鹤,南有鸿鹄”之意。
6、星海园
星海园是为纪念人民作曲家冼星海而建造的。星海园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园内主要有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像和儿童乐园。1985年12月1日冼星海同志的骨灰从北京运回广州,安葬于园内。园的正面是石英岩纪念碑,它的高度为1.5米,正面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背面是吕骥撰写的碑文。墓道的右边是星海纪念馆,馆内主要介绍冼星海的生平,以照片手稿。作品展示冼星海同志的创作生涯。左边是冼星海亭,终端及方形高台,上放置冼星海半身石像,高约1.5米。1993年星海园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