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孩子逐渐成长、有自己的伴侣后,我开始担心会孤独终老,于是有了想要寻找伴侣的念头,但一直都没有相应的人出现。然而这个议题,在我学正念认知疗法以后逐渐消失了。不是说正念认知疗法有教这部分,但我的确是在不断地正念练习中,解决了恐惧孤单终老的议题,并且交到了陪伴我一生的好朋友—我自己。
这个与自己交朋友的过程不容易,毕竟我们从小便习于从外在的物质世界来得到满足,神经路径也是透过与身边的人、网路世界、食物连结,以获取身心的满足,因此我和自己根本就不熟。
刚开始学正念认知疗法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怪怪的,不晓得做那些正念认知疗法提到的慢慢品尝食物、身体扫描要干么,尤其觉得打坐更是无聊。所幸我跟《射雕英雄传》的郭靖很像,不懂没关系,反正先信了再说。就这样抱着不疑的心傻傻练,慢慢地,发现跟自己越来越熟了。
味觉因为慢慢吃东西而变得敏锐,可以发现食物分解后的变化,还有从食道进入胃里的感觉。拜托!我之前只在脑袋里“知道”有食道和胃,直到痛了才会“感觉到”它们真实存在。由此可知我和身体的关系不太友善,总觉得它会帮我做事没错,但是又哭又叫的实在很烦。然而,自从我开始慢食,渐渐用不着吃那么多,变瘦之余,美味感还大大提升。
正念认知疗法教导人要觉察自己的念头和感觉。虽然遇到问题时,忍不住会想依赖他人,期待有人能倾听,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尽管你希望伴侣或朋友能理解,但他可能会说你的痛苦不算什么、或很难抓到你的感觉,讨拍不成反被打脸,反倒让自己的孤单加了三级。
以前我的感觉很粗略,念头也是模模糊糊的。静下来觉察以后,我对自己变得比较慈悲,心情不好时,能像是对待孩子一样,好好倾听自己的声音,也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从根源把死结打开。慢慢地,生活中那些困扰我的事变得比较少了。
透过各种正念练习,观察与体会身体的变化、心里的念头和感觉,我既像个老师了解学生的困难,又像个家长能疼惜孩子的痛苦。几年下来,我跟自己的各个部分与层面变得熟识,仿佛身边有个忠实的老朋友,只要你好好对他,他就会好好对你,这要比实体人来得可预期多了。
随着与自己的连结越来越深,我感到越来越安定,孤零零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感受则越来越淡了。
不晓得你能否觉察到我们都以某种方式连结着。在你需要的时候,只要发出讯息,远方那个与你并非实体相识的我就会被叫起床,把经验写下来陪伴你。你说,你真的孤零零活在这个世界上吗?看来不是。如果愿意打开与物质世界连结以外的管道,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孤单。
不需要学习一个人生活,享受就可以
学会好好吃饭之后,我发现生活也默默起了变化。
我们全家都是吃货,为了喂饱大家,原本到大卖场搬货都是快十张百元大钞出走,才能囤满家里两个冰箱;尽管如此,还是一下就消化完,又得跑一趟大卖场。后来为了确保孩子即使与我同住,也不会被动变成靠妈族,我们开始了一家分三组开伙的日常。大包装食品不再适用,我比较少到卖场了,开始了蹭小孩食物的生活。
女儿长期观察我煮饭的模式,也跟着一煮就是煮了一卡车,让我开冰箱就有得吃。但随着女儿工作地点转换,离家太远,没时间煮饭;而我的行程又密集到没时间自己煮(根本就是懒),最近演化为靠外送觅食。每天最大的娱乐则是逛网站找好吃的、或没吃过的美食,享受默默才写论文没几个字,食物就亲送到家的服务。
除此之外,因为学了正念,早已经体验到细细品尝食物,要比囫囵吞枣好上一万倍的滋味。上回到老家演讲,五个小时的演讲拆成下午和晚上,趁着中间三小时的空档,我跑去吃到饱餐厅,惊艳于一个人静静拆螃蟹的美味,不用忙着跟人家说话,更能专心致志于品尝食物的味道。从此开始了自己一个人去享受美食的习惯,静静地与食物相处,与自己相处。
当我哥知道我竟然一个人跑去吃中餐,他不解地重复抛出问句:“一个人去吃到饱?一个人去吃到饱?”
的确,用餐时一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杯觥交错,当中有一个人静静地拆着四只螃蟹,看起来的确很违和,引来陌生人的好奇心也是必然。
回头想想,人出生确实是一个人来的,为了进入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努力学会与群体共处;但随着生命阶段的推进,原本为共生体的家人,也会有自己的发展任务,无法同步,到了这个阶段,又得回头努力学会与自己相处。
与我同龄的朋友们有时会唏嘘,不得不学习一个人过生活。
仔细想想,无论和群体或和自己共处,其实根本不需要“努力”。需要努力是因为留恋与固着过去,心中有个应该要如何才叫幸福的蓝图。如果能够放下过去的习惯与担心未来孤寂终老,用“享受”的心情与现在相遇,日子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