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先懂得一个人,才能有好的两个人/心理咨询师:领会健康的孤独,是为了发展合宜真诚的关系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https://www.minghaoshangwu.com/life/qinggan/2021/0305/62951.html 2021-03-05 11:10

荣格认为,统一的规则和制式的教育把人逼向孤独,他们才得以逃离群体无意识的压迫。然而,孤独却使人变得敌意、恶毒。所以要给人机会让他独处,他才会自己主动找到群体,并产生喜爱群

荣格认为,统一的规则和制式的教育把人逼向孤独,他们才得以逃离群体无意识的压迫。然而,孤独却使人变得敌意、恶毒。所以要给人机会让他独处,他才会自己主动找到群体,并产生喜爱群体的可能。

所以处于孤独时期的人,真正重要的历练是“ 自我探索与自我认识”。这也是我们生命历程必要有经验孤独的时刻。若是生命经历的大大小小事情,都至少有一个人在你旁边,那么那个人的意见、感受或是价値观,都会轻而易举地涉入你的选择、想法、感受。那么不论你活到多老,你都不会有机会真正地、真实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厘淸自己真正渴望和需要是什么。当然,也不会有机会透过亲身接触自己和理解自己,了解及认识自己的性格、喜好、价値观和自我,是如何形塑而成的?

当我们还是小孩时,这些心理需求的发展必须透过外求:期待大人的回应、期待大人肯定、期待大人给予许多爱和归属的保证。如果我们获得回应及保证,内在的心理需求就会开始累积经验,反馈至我们对自己的观感,形成我们对自我的好概念。

有非常多人自小就处于心理需求被漠视的状况:生活不安稳,照顾者的情绪不稳定,以至于更不用说心理需求这回事—根本在生活中,彻底地被排除了心理关照。

这样的人,为了生存、为了过日子,必须成为假性自我(以为是自我,其实是掩藏真实的自己,扮演别人期待的样子),把真实的内在隐藏压抑,做一个配合环境、努力求和,害怕被拒绝及疏离的人。处处以环境中重要他人的想法为想法、感受为感受,尽力的听话、努力的付出……透过把角色扮演好,获取他人的关注及肯定。

探索真实内在的破洞

可是,在他的真实内在里,却始终是一个孤寂、不安、焦虑,对爱和肯定感到饥渴的人,怎么也弥补不了……。为什么怎么肯定和关注都不够呢?

因为幼年时期爱的缺乏和情感需求的落空,或过早经历“ 背叛”,都会使得个体在建立自尊和信任感、亲密感及安全感的黄金时期( 学龄前),并没有获得安稳内在的自我基底,也就无重要经验値让个体体会“ 自己是有价値的存在”、“ 我是一个被喜欢和被爱的人”。反而形成的是更多负面的自我概念,否定自己,像是:“ 我是不被接受及重视的”、“ 我不重要”、“ 我没有价値”、“ 我不该存在”……等等。

没有感受过被喜爱、被接纳及被重视的孩子,那些爱与关怀的情感缺失,会渐渐侵蚀他内在的自尊及自我存在的价値感。虽然表面极力要求自己去讨好,符合他人要的标准及认可,但持续的情感缺失和回应的落空,让他的内心渐渐损伤成一个大破洞—一个再也不相信自己为“好”,不相信自己是“有价値的”巨大破洞。

这种巨大破洞,在生活历程中,时时都会反映出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怎么看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好,甚至不断出现疑惑:“ 我値得存在吗?我値得被爱吗?”吊诡的是,为了不停地巩固自己値得存在、自己是够好的、自己是够优秀的,就必须不停地上演心理游戏,让环境及他人来证明自己确实是有价値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