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突变了 RNA病毒为什么容易突变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https://www.minghaoshangwu.com/yangzhongshi/68582.html 2021-03-27 20:50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变异了吗?最近网上爆出了一个非常正经的消息,巴西有两名患者体内检测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而今天又有一则消息称,中国科研团队发售显示,新冠病毒产生了149个突变点,这是真的吗?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变异了吗?最近网上爆出了一个非常正经的消息,巴西有两名患者体内检测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而今天又有一则消息称,中国科研团队发售显示,新冠病毒产生了149个突变点,这是真的吗?

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突变了

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突变了 L型和S型新冠肺炎是什么意思

3月1日,巴西传来消息,新型病毒可能已经在发生突变!

根据巴西、意大利等地区的医学研究,新型病毒在当地的检测结果显示,与中国最初的病毒样本已有明显差别,医学界正在争取共享更多信息,尝试更有效的阻止这一变化中的病毒。

近日,新型病毒在逐步影响全球,南美洲的巴西在26日时出现 “首例确诊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初步研究发现,巴西的病毒很可能已经发生突变。

目前,巴西出现2例确诊,意大利发现了1709例确诊,欧洲多个国家发现可能与意大利关联的确诊案例。

但最大的技术性发现来自于巴西,巴西的科学家跟英国科学家合作,紧急针对该名61岁的巴西患者进行 “冠状病毒基因定序 ”,原本需要花15天的工程,在48小时内已经完成。且结果发现 “跟原本新型公布的病毒基因中有3个与过去不同,病毒可能已经突变 ”。

这份题名为《First report of COVID-19 in South America》(南美洲首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报告)中,分析了巴西首例、来自圣保罗市的一名61岁男性患者。研究团队从患者鼻咽中采取病毒基因,并进行分析。

这名患者在2020年2月9~21日时,曾前往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旅游,而在返回巴西后,他出现发烧跟呼吸道症状,包括乾咳、喉咙痛、流鼻涕。圣保罗政府表示,这是南美洲首次分析出新型病毒的基因序列,由巴西Adolfo Lutz国家研究所、国家参考实验室,以及圣保罗大学(USP)、牛津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

研究团队表示,目前意大利只公布了一个基因组序列,来自一位东亚地区女游客,属于 “境外移入 ”的个案。但随着 “本土案例 ”越来越多,有必要针对意大利本土案例重新进行病毒分析。 “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地区,正好是出现第一例义大利本土病例的地方,所以我们分析的病毒基因或许可以代表新的发现,包括病毒的变异。 ”

报告指出,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这株巴西 “Brazil / SPBR1 / 2020 ”病毒的基因组,跟中国公布的 “Hu-1参考菌株 ”有3处不同,表示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开始突变。而这些突变中,有2个跟现在所知的病毒最接近的序列,就是德国慕尼黑的群聚传染 “德国/ BavPat1 / 2020菌株 ”。

这个结果表示,欧洲的传播已经跟原本中国传播的病毒有所不同。研究团队表示,对于巴西来说,分析这些病毒如何传播、如何突变,更能确定接下来会不会在国内传播、如何避免群聚感染,同时更能知道如何针对可能传播病毒的国家进行控管。

研究团队将这份资料公开,希望各国能共享研究成果,争取阻止病毒在大家不清楚其变异的情况下的状况下传播,引发更多不确定的突变。

RNA病毒为什么容易突变

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突变了 L型和S型新冠肺炎是什么意思

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而RNA的结构为单链结构,相对DNA的双链结构不稳定,因此RNA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相对于DNA更易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发生突变,由此导致RNA病毒发生突变。

相关新闻

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突变了 L型和S型新冠肺炎是什么意思

脱氧核糖核酸(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为DNA)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

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L型和S型新冠肺炎是什么意思

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突变了 L型和S型新冠肺炎是什么意思

以上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于3月3日发表的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论文通讯作者为陆剑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崔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论文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而且多数是近期产生的。该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其中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从占比上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

论文作者认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论文称,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亚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亚型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通过与其他冠状病毒比较,作者发现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从而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

L亚型在武汉爆发的早期阶段更为普遍,而L亚型的发生频率在2020年1月初后有所下降。作者认为,人为干预可能对L亚型施加了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如果没有这些干预,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和扩散得更快速。另一方面,由于选择压力相对较弱,在进化上较老且攻击性较小的S型可能在相对频率上有所增加。这些发现意味着,目前迫切需要结合基因组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2019年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症状图表记录,进行进一步的全面研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103个样本显示,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亚型或S亚型中的一个。但其中一位近期有过武汉旅行史的美国患者分离出的病毒株,显示其可能同时感染了L型和S型新冠病毒。不过,作者表示目前还无法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