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韩剧《王国》也的的确确是真的好看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这么好看的剧总得有讽刺意义或者有什么历史依据吧,要不看起来不厚重,比较的轻浮。这个王国这部剧还真的是这样的和明朝扯上了关系了,那么具体怎么说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最细思极恐的当然就是接下来“生死草”疫病的故事可能会和明朝扯上关系。
如果没记错的话,一年前女主就晒过一次剧本。估计那时谁都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居然还能撞车……
《王国2》结尾那个村长说的一番话很值得深思:
“生死草是他儿子跟湾商去中国做生意的时候,从鸭绿江那得到并带回朝鲜种植试图牟利的。”
所谓的湾商,其实也就是朝鲜义州的商人。义州旧称龙湾,故有此称。因为跟大明只隔了一条鸭绿江,所以该地一直是当时中朝贸易的窗口。
而这部美韩合作的《王国》之所以能吸引我,原因其实就在于,编剧设计的故事,总是有意无意的触碰到了真实的历史。
众所周知,明朝和朝鲜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并不支持民间对外国的商业往来,从前义州商贩和明朝人交通一旦被发现,往往要受到严惩。
可是,这一切因为“倭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由于日本的入侵,朝鲜八道一片凄凉,国内物资严重不足。早在壬辰倭乱爆发的隔年,公元 1593 年,朝鲜就向明朝发文请求,称国内“自经兵祸,农桑并废”,以至于“各处饥民赈救无策”,而明朝辽东“米豆甚贱”,希望天朝允许“于中江去处,姑开场务,通行买卖”。
这个“中江”,指的就是明朝与朝鲜交界处离义州只有 4 里远的鸭绿江江中小岛。
明朝的反应也非常快,仅 3 个月的时间就答允了朝鲜通商的要求。义州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靠中江贸易买入了大量粮食,既拯救了国内饥民,又赚取了暴利。
《明代中国与朝鲜贸易研究》中称,一匹棉布在彼时战乱中的朝鲜,只能换不到 1 斗皮谷,却可以在粮食价格较低的明朝商人手中,买到 20 斗大米!
这样巨大的价格差异意味着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作为一个朝鲜商人,先拿一匹布去中江,从明朝那边买来 20 斗大米,一转手卖到朝鲜国内,就变成了 20 匹布。接着我再拿这 20 匹布去中江,就能买来 400 斗大米,再一转手到朝鲜,我的本金就从一匹棉布涨到了四百匹。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去两次中江,先下手为强的人身家就能翻上 400 倍。别说绞死了,就算凌迟恐怕在这欲望面前都没什么威慑力了。
“生死草”正是在“倭乱”带来的明朝与朝鲜的通商高潮中,被朝鲜放进了国门。
《王国 2》中最后一幕按照时间线推算,是 3+7,倭乱结束 10 年后,生死草已经从南到北蔓延到朝鲜的各个角落。
或许每个人开始都只是像村长的儿子一样,听说这种植物有起死回生的神效,想趁机捞上一笔。
但无数的欲望聚集之后,就是难以控制的泛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