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岭迷窟》的开篇中,很多人都对开头的故事感到很好奇,讲的是古蓝县一群人为了求雨,挖出来了一个棺材,这口棺材已经有好几百年了,棺材里面跳出来一个东西,看上去还是非常恶心的,而他们要找的就是这个东西,被称为旱魃,只有杀掉了旱魃,才能下雨。而在打掉旱魃之后没多久,也是真的下起雨来了。那么这个旱魃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在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中其实也是有出现的。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打了旱魃才能下雨,这个旱魃是真实存在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在棺材中?旱魃在传说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为什么要打旱魃故事要从陕西省的古蓝县开始说起,那里最近几年闹大旱,村长说只要打了旱魃才能下雨,打旱魃就是打旱骨桩,解放前好多偏远山区都有这个习俗,传说中它能引起旱灾,只有烧了它,天才会下雨。
村民们就在村的东边挖了好几天,见到了一个很大的棺材,但迟迟不敢开棺,这时出现一光头男,人称马大胆,他嘲笑众人是一群怂货,自己用铁锹准备撬开棺木,众人见此情形上前帮忙,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棺木撬开,发现里面乃是一具女人的尸体,她头戴凤冠,有诸多的陪葬品,此人生前应该为豪门望族。
正当众人围观时,尸体上突然有一不明物体在蠕动,定睛一瞧竟是一个浑身像果冻一样软弹,长满无数只獠牙的怪物,不时跳起向村民们发动攻击,后来被马大胆用刀钉在了木柱上,而后用长鞭抽打它,其身上不时流出绿色的不明液体,众人正惊叹此为何物之时,天上突然电闪雷鸣。
村长认为这具女尸死时肚子里正怀着孩子,埋在地下才养出来,这叫子母凶,十分凶险,若留下她,迟早是个祸害,决定让李春来留下将棺材烧毁,嘱咐他千万不要贪图棺材里的财宝,不然会遭报应的。
2.旱魃是什么旱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子不语》卷一《旱魃》里描写为:“猱形披发,一足行”。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先秦至汉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为代表,其形象特征为身着青衣的女子。这一时期的旱魃带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们将其视为旱神,但又以日晒、水淹、虎食等方式对其进行驱逐,以实现驱旱求雨的目的。
自汉代中后期至明初, 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另一种小鬼形象的旱魃过渡。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应是由于先秦时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汉代逐渐衰退,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渐被人们否定, 她的女性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质疑, 其形象遂逐渐转向另一种更为邪恶的面目。
中国民间传说宋真宗时,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张天师,天师就派关羽去降伏。关羽苦战七天,降伏了妖魔。真宗感其神力,封为“义勇武安王”。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后民间便多于是日举办关帝庙会,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并把这天称为雨节。且以为是日必雨,所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则求之关帝必验。
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清末,旱魃化犼之说的出现。
3.为什么要打旱魃在山东,过去每遇干旱,把新埋的尸体当旱魃打的风俗十分普遍。据《大清律例·贼盗·发冢》的记载,清嘉庆九年(1804年),高密久旱不雨,有人发现年初病故的村民李宪德坟土潮湿,便纷传李死后变成了旱魃。各村民众不顾李家阻拦,刨坟开棺,见李的尸体尚未腐烂,更加确信李就是旱魃,不由分说将尸体烧毁。李家将掘墓者告上公堂。此案无成例可循,最后刑部将领头人仲二以“发冢开棺见尸律”判了个“拟绞监候”罪(相当于现代在的死缓),才将此案了结。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乡村中认为是死后一百天内的死人所变。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鲁中一带乡村中烧旱魃习俗延续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对付旱魃
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使用童子尿与黑狗血来对付旱魃。童子尿与黑狗血也是古代降妖辟邪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桩”进而发展为焚烧尸骨。
这种习俗也见于外国,如俄罗斯有些地区的农民,一旦遇到旱灾,常去挖出醉酒致死者的尸体,将其沉入最近的沼泽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残其肢体的行为,以此来求得雨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