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理发死舅舅这一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虽然在中国民间有很多的规矩和习俗,至于正月里理发怎么和舅舅牵扯上关系的呢?两个毫无干系的事情被联系到一起,流传到现在正月理发死舅舅这一传说已经被大家熟悉,没人探讨为什么,只在潜移默化中遵守,今天跟名豪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件事情背后故事吧。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统治者在汉族人孙之獬的建议下,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那么对于“正月理发死舅舅”的传说,民俗专家又是怎么说的呢?
记者采访了吉林省民俗学家曹保明。
“民俗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口耳相传,在传习过程中产生变异,会与原意相差甚远。”曹保明说,事实上,“正月理发死舅舅”便是民俗文化的变异,而这则是一种误传。
曹保明表示,“死舅”实际上是对“思旧”或“思念”,也是可以说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并没有单独指向舅舅的说法。“所以正月里剪头并没有任何说道,甚至还有一个不错的寓意。”曹保明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