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胆敢欺君擅权的鳌拜为什么怕索尼?揭秘鳌拜怎么死的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https://www.minghaoshangwu.com/qiwen/160764.html 2022-02-01 18:03

一个胆敢欺君擅权的人,鳌拜为什么怕索尼呢?看过 "鹿鼎记 "的都知道鳌拜是一个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敢欺君罔上,残害大臣是个罪恶多端的人。他为什么会怕索尼呢?

一个胆敢欺君擅权的人,鳌拜为什么怕索尼呢?看过"鹿鼎记"的都知道鳌拜是一个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敢欺君罔上,残害大臣是个罪恶多端的人。这样一个人居然也有害怕的人,他为什么会怕索尼呢?索尼是谁?这个胆敢欺君擅权的鳌拜怎么死的呢?名豪网小编为你讲述。

鳌拜和索尼是康熙帝时期的辅政大臣,当时由于皇帝年幼,而索尼又年迈,其他两位辅政大臣没有大多的话语权,因此在当时朝政几乎都握在鳌拜手中,而鳌拜更是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但是奇怪的是鳌拜对索尼却并没有太多的动作,反而是有些忌讳索尼,索尼只是一介书生。

部分朋友对“辅政大臣之首”这样位高权重之臣的家族背景并不出众,不解。认为索尼这等身份,其家族背景也是非常高的。这样理解不为错,索尼的家族背景的确比寻常百姓或者朝中大多数大臣要高,但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以及参与后位争夺的鳌拜家族、遏必隆家族相比,那就不是差一个档次了。

索尼对清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他兼通满、汉、蒙古语言、文字,在后金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皇太极亲征喀尔喀时,索尼与奥巴所部斗勇斗智,迫使奥巴叩首,决计入朝,悔罪投诚。在对明朝的战争中,索尼因熟悉汉语得到了重用。后来,索尼还救过皇长子豪格。

顺治五年,多尔衮遣索尼去盛京拜祭昭陵,出发时,贝子屯齐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论罪当处死,朝廷予以从轻处理,索尼被夺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顺治八年,顺治亲政之后特召索尼回来,恢复之前的世职。累进世袭一等伯,提拔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索尼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顺治帝的认可,走向了权力巅峰。他的父亲硕色,世居都英额,后又迁徙至哈达。努尔哈赤攻哈达后,硕色投奔了建州女真。索尼的父亲硕色和索尼的叔父希福虽身居高位,但没有太多突出的功绩。

鳌拜,瓜尔佳氏,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他的父亲是卫齐,卫齐是费英东的弟弟。费英东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努尔哈赤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因功勋卓著而配享太庙。

鳌拜的家族背景如何,无需再多说了。比索尼家族不止高一个档次,所以鳌拜才会说出那句“满洲下人之女不可立为皇后”。鳌拜的显赫以及成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不单是因为家族背景,他本身的功劳,也比索尼大得多。

鳌拜是皇太极的心腹之一,1637年,鳌拜为先锋攻明皮岛,以勇而闻名。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征湖广,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1646年鳌拜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因此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鳌拜军功赫赫,有“满洲第一勇士”之称。

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下,朝中大臣也只有索尼能够与鳌拜制衡,不让鳌拜过于的专权。 索尼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能做到辅政大臣,索尼也是非常不简单的,他可是个老奸猾,有的是主意,再加上威望,所以鳌拜虽然不怕皇帝,但是对索尼还是有些忌讳的。

索尼能成为康熙帝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这点并不是因为其家族背景,而是索尼精通满、汉、蒙语言和文字,这些都利于辅佐年幼的康熙帝。当然,这一点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索尼能够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说明索尼的官职应该是在鳌拜之上的,但是因为索尼年迈,所以渐渐的辅政大臣都以鳌拜为首了。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这个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皇帝已经亲政,自己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个举动别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卸任(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这一招触及到鳌拜的要害,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

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同样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几乎达到了令康熙不可忍受的地步。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是什么奇事。这次一召,他也就大大咧咧地来了。

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

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纵观鳌拜的一生,早年战功赫赫,虽偶有波折,但还算是荣宠一时;又历事三朝,辅佐幼主,忠心耿耿。晚年的他本可善终,辅佐年幼的康熙,保全令名。但最后他却因擅权而被革职抄家、身死禁所,可叹可惜。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