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大诗人宋之问竟因诗杀死亲外甥?揭宋之问的悲剧人生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https://www.minghaoshangwu.com/qiwen/160787.html 2022-01-27 08:33

大诗人宋之问竟因诗杀死亲外甥这样的事情真是一件奇闻,真是怪事时时有啊,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位诗人文人就算有争论应该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才对啊。

大诗人宋之问竟因诗杀死亲外甥这样的事情真是一件奇闻,真是怪事时时有啊,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位诗人文人就算有争论应该也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才对啊,究竟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一位诗人不惜痛下杀手呢?之后宋之问的悲剧人生是怎样的呢?下面名豪网小编为你讲述这个奇闻。

泱泱中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层出不穷的诗人不断涌现,可谓不胜枚举。但这期间中居然出现了一位“因诗杀亲”的诗人,这里所谓的“因诗杀亲”即因为一首诗或几句诗而去杀害自己的亲人。那么这位“因诗杀亲”的诗人到底是谁呢?唐代《大唐新语》、《刘宾客嘉话录》和五代《唐才子传》对此均有记载:他就是唐初的著名诗人宋之问,这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宋之问,(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名闻天下。

作为文人,宋之问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弃,不仅表现在其对待政治趋炎附势的态度上,尤其是表现在一桩广为流传的“因诗杀亲”命案上。宋之问到底为何要“因诗杀亲”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也是一位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诗云:“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宋之问看到外甥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

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另外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曾经影响着初唐时期的文坛诗人宋之问,有很多名句佳作流传后世,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他的人品太低劣了,不禁令后人为之感慨、唾弃。

宋之问为了私自占有亲外甥刘希夷的两句诗,于是对他动下了杀机,命家奴用土袋将他活活压死,时年不到30岁。如此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死于非命,实在令人痛惜!如果上天能够让他复活的话,相信他日后的才华肯定不逊于他的舅舅宋之问,但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无法目睹自己人生的后来路,可悲、可叹!

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诗才一流,为近体律诗定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一个诗人来说,品格似乎总是要比诗才更重要,古人说“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道理。宋之问在历史上名声很差,皆因世人认为其品行恶劣,为人不齿。然而,纵观宋之问的一生,他不过是一个屡屡卷入政治漩涡的牺牲品,活得很累也很可怜。

宋之问弱冠知名,善五言诗,“无能出其右者”,20岁中进士,有幸登临“龙门”进入宫廷做了一名文学侍从。宋之问自恃才华出众、仪表堂堂,他第一个刻意接近的对象竟是武则天,他写诗向武则天自荐当男宠,武则天却对他避而远之。因为武则天听说他有口臭。宋之问羞愧不已,从此暗含丁香,以除臭味。

宋之问还算有自知之明,他很快转向依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易之让宋之问捉笔写了不少诗献给武则天,讨她欢心。这期间,宋之问做的最无骨气的事,就是为张易之“捧溺器”,要说这提尿壶的勾当,自有下人去做,宋诗人却抢着去做,有辱斯文不说,还留下千古笑柄,实在不值。

不久,宰相张柬之、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武则天退位,张易之被杀,宋之问被贬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任参军。昔日的荣华富贵历历在目,被冷落的滋味是那样难受,不甘心的他第二年就偷偷潜回洛阳,躲在友人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是安定公主的驸马,当时武三思权势嚣张,他不想让大唐江山落入武三思之手,就密谋他人诛杀武三思。

此事被宋之问知道后,指使侄子向武三思告密,结果王同皎等人被斩首,他宋之问当然得到了武三思的赏识,被提拔为鸿胪主簿,由此,宋之问也背上了“卖友求荣”的骂名,“深为义士所讥”、“天下丑其行”。现在学者当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当时的告密者不是宋之问,而是其弟宋之退。但王同皎被杀后,宋之问马上升官了,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在告密一事上,宋之问很难逃脱干系。

宋之问的最大悲剧,就是他本不适合官场,却偏要混迹于官场,他有一颗敏感的诗心,却无政治的敏感,以致每次关键时刻,他都站错了队。

宋之问曾写过一首诗《题张老松树》,其中有一句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显然不是自诩,他还没厚颜无耻到那种地步,也许,诗人也清楚自己就像一棵藤萝,做人很失败,所以对那种孤直如松的高节之人,特别敬慕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