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韩信为什么要受胯下之辱的真相?揭韩信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https://www.minghaoshangwu.com/qiwen/168268.html 2022-02-14 20:05

韩信为什么要受胯下之辱,韩信的胯下之辱在历史上划下了浓厚的一笔,那么当年韩信为什么要受胯下之辱呢?有人说韩信是忍辱负重,有人说韩信是贪生怕死打不过,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韩信为什么要受胯下之辱,韩信的胯下之辱在历史上划下了浓厚的一笔,那么当年韩信为什么要受胯下之辱呢?有人说韩信是忍辱负重,有人说韩信是贪生怕死打不过,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韩信为什么不自立为王呢?下面就和名豪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既不能做公务员,又不能做生意。用鲁迅说孔乙己的话,就是“不会营生”。啥叫营生,顾名思义,就是如何挣钱过生活。

于是“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就是每天在别人家蹭吃蹭喝。那时候社会上流行养士,士人们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在依附权贵讨生活。有门路的依附孟尝君信陵君这种大家豪族,没门路的依附当地的亭长里长这种家庭条件较好的豪侠。这帮文士武士有个专有名词:食客。其实说是蹭吃蹭喝,真要有事还得给人办。用小沈阳话说,保镖不白雇,有事真上啊。比如刘邦跟韩信一样,也在乡里作游侠,也每天白吃白喝,但是也会帮被吃被喝的人摆平一些麻烦事,因此人们对他的白吃白喝也能容忍。

韩信显然不行,在当地亭长家吃了几个月,啥都不干,亭长老婆怒了,早早把碗筷收拾了。韩信也怒,愤然上街讨生活,不想遇到一位屠狗的豪侠跟他找茬。这事大家都知道,但是都没看懂。这位屠狗的豪侠对韩信说,别看你丫长得人高马大,还带一把剑是吧,其实就是一孬种。你要真有种,就把我杀了。要是不敢杀,就给我钻裤裆。

韩信盯着此人看了看,此人说,你瞅啥,不服,钻不钻给句痛快话。韩信于是收拾一下衣带,从屠狗豪侠胯下钻过。

韩信后来当了楚王,把侮辱他的这位豪侠找来,给了个中尉。他还跟身边战友说,这是一位“壮士”,以前侮辱过我。其实我当时难道杀不了他吗?但是杀了他也混不出啥名堂,因此我忍了。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真要不服,跟人家单挑,能打过这位屠狗豪侠吗?许多专家都说,他是在吹牛。因为韩信手无缚鸡之力,格斗能力不行。真跟人家打,只有死得快。所以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其实真实原因是打不过对方。

那么我们先看看韩信真实的格斗能力,看他到底能不能打?韩信受胯下之辱不久,陈胜首义,天下大乱。项梁起兵,韩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啥意思,韩信当了项梁的贴身卫兵,但是表现不突出。“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韩信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第一点——韩信政治资历

有句话叫英雄不问出路,这句话用在秦末却不适用。春秋战国本就贵族政治当道,而在秦末天下纷乱之时,能称霸一方自立为王的人,大致是两类人:第一类,反秦有功之人。第二类。六国之后。

反秦有功之人,很好解释,秦国暴虐,所谓人人得而诛之,你打起了反秦大旗,就是有了政治号召力,你反秦并真的和秦国军队打了,你就有了政治资本。陈胜一个耕田的,能称王,就是因为他第一个起头反秦,并点燃了燎原大火,所以他刚“陈胜王,大楚兴”。

六国之后因六国遗民的拥戴称王故国就更理所当然了,名正言顺,霸王项羽都要借助他们的旗号安定天下。

所以,在反秦第一阶段,当时天下称王的,都是这两类人。

那么,我们可以来看下,韩信属于这两类人吗?

很可惜,韩信两者都不是。

首先,从陈胜起义到刘邦入咸阳接受子婴投降,这一反秦阶段,韩信都是只是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一开始是项羽的门前侍卫,就是转投了刘邦门下,也是不被重用,险些再跳槽,要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都不会被刘邦拜为大将。

可见,在反秦阶段,韩信是没有作为的,相对应的,也就没有政治地位和声望资本。

而六国之后韩信就更不是了,韩信也不是张耳陈馀那样的六国豪杰,当年穷的要吃漂母的饭,被乡间喽啰欺负受胯下之辱,韩信是纯正的屌丝出身。

所以,韩信因为既不六国之后,也不是是反秦功臣,那么他的政治地位和威望就可想而知的低,所以当年刘邦隆重拜将韩信时,“一军皆惊”——怎么是他,而且刘邦派韩信单独领兵,还派张耳做名义上的一把手。“汉王乃令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

第二点,也是控制力——韩信对军队的控制力

时间镜头调到公元前204年,那一年,韩信大起大落,先喜后悲。

喜的是韩信当时离开刘邦单独带兵已经一年了,攻下了魏国赵国,特别是赵国之战,韩信背水一战收服军心。

韩信战术布置的时候,布置故意不说清,就很自信的说“今日破赵会食”——今天打赢了赵军再吃饭。诸将是“莫信,佯应”,等韩信背水一战,出其不意的攻赵军背后,并胜利,诸将诚恳的请教韩信所以然,韩信才娓娓道来“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名言。那时的情况就是“诸将皆服:非臣所及也。”

韩信带兵,从一开始拜将时的“一军皆惊”,到出征初期需要张耳镇场子,再到后来攻赵用能力降服诸将,诸将异口同声“非臣所及也”的敬服之声。韩信渐渐的在军中树立起了属于他的个人威望,这个,是韩信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