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呢?说起周公大家想到的应该都是周公解梦,很多人都知道关于周公解梦的一些故事,在我们做到一些奇怪的梦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去查一下周公解梦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对于周公本人就很少有人了解了,周公是谁?他是干什么的大家都不知道,下面名豪网小编为你讲述周公是谁。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也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大部分人对“周公吐哺”熟知是从曹操的《短歌行》中了解的,其最后一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最后两句成为这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强烈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心理,体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希望天下贤士都可归顺于他的门下。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于《韩诗外传》卷三,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句话的意思是,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在天下我的地位已经不低了;却还要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次饭三次把饭吐出来,为的是起来接见贤士,生怕失去天下的贤士。周公对待贤士的态度如此之高,后被很多将相之才所效仿,成为对待贤士的最高准则。
周公拥有极高的政治理想,在周武王去世后,害怕心怀叵测的人对年幼的成王不利,一心辅佐未成年的周成王,在成王成年后自动回到自己大臣的位置上。一生对周王朝忠心耿耿,即使后来召小人诬陷,也一心一意爱戴成王,为周王朝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决定民族兴亡、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文王还在世的时候,周公对他非常孝顺、十分忠厚仁慈。等到武王继位之后,周公常常辅佐武王处理相关的政务。姜太公和周公作为武王最为信任的两个得力助手,但是因为周公是武王的兄弟,所以无论大小事情,武王都是跟周公进行商讨。在周公和太公的辅佐下,武王最终灭掉了商朝,建立周朝。
武王在灭掉商朝之后的两年后就去世了,成王那时候还很小,于是周公代替成王处理国家政务,掌握国家大权。但是,有些诸侯对周公执政产生了质疑,管叔还在他的诸侯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告诉众臣,他代替执政,只是为了稳定周朝的大业。管叔、蔡叔勾结武庚在东部进行作乱,周公奉了成王的命令,出使东征。三年之后,周公顺利平定了叛乱,诛杀管叔和武庚,将蔡叔流放到了边远的地区。
周公平定叛乱之后,为了能够使得周朝得到更好的巩固,他建议将国都迁到洛邑,就是现在的洛阳。建成之后,周公便开始实行了封邦建国的计划。他先后设了七十多个分封国,把武王的兄弟功臣都到各个封国去做诸侯,以此来捍卫周朝的屏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