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杀沈万三?朱元璋一国皇帝不是应该好好利用这样的人,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吗?为何要杀他?大家都知道沈万三这个人是一个善于经营手段,很会赚钱,富可敌国的人物。至今为止后人对他也是佩服至极。也许是他太过有钱招人嫉妒所以惹来杀身灭门的悲惨结局,究竟沈万三有多少钱呢?名豪网小编为你揭秘。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76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至今,苏南、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的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传说。
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充满着诗情画意。水乡小桥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呵斥掉下饭粒的孩子:“家里阿有个沈万三?”这句话很有意思,即家里可没有沈万三这样的巨富,要懂得勤俭节约,不要大手大脚。在长江三角洲不少地方,谈及沈万三,普通老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沈万三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从明代起,沈万三几乎就成了富翁的代名词。嘉靖年间严嵩掌权,浙江嘉兴县一位丙辰进士花了两万三千两银子买得吏部考功司主事,惹得当时人称之为“沈万三官”。万历年间刊行的《金瓶梅词话》里,潘金莲一再嚷嚷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此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像南京沈万三有名气,北京枯柳树有影子,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了。沈万三真可说是名播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在周庄,沈万三已成为代代敬仰的财神;南京的中华门也留有沈万三的记忆,古老的城墙里承载着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的故事;甚至在遥远的云南,也留有沈万三活动的足迹。有关这位江南首富的种种传闻,扑朔迷离,让人琢磨至今。
沈万三的确是一个“富可敌国”的人物,究竟“富”到什么程度?据《明史》记载,说沈万三奖励他的私塾教师:“每文成,酬白金以镒计。”白金即白银,一“镒”即二十两,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报酬,沈万三的家底可见一斑。朱元璋实施筑城计划时,单造砖单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卫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个县,另有三个镇。
而沈万三一人便负责从洪武门到水西门十馀公里长的城墙,工程量占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明代孔迩的《云焦馆纪谈》说,沈氏“有田数十顷,凿渠引水以供酒需”,意思是沈家酿酒引水,都需用田数十顷,如此家产令人咋舌。明人田艺蘅也在《留青日札》里写道:朱元璋准备犒赏三军,沈万三说要代其出犒银。朱元璋有意刁难: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万三豪爽应答:愿每军犒金一两!据此,今人或许能够明白,沈万三为何能号称“江南首富”了。
沈万三究竟是如何致富的,一直是个谜。最具传奇色彩、也是流传最广泛的说法,当属“聚宝盆”一说。说是沈万三贫时,见一农夫携蛙百馀,他便好心买来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见众蛙聚在一个瓦盆内没有散去,于是将瓦盆带回家,用来洗手。一次,他妻子洗手时不慎将一支银钗掉在盆中,不料银钗一变二、二变四,不一会儿已是满满一盆,沈万三由是富甲天下,传说南京中华门的古称聚宝门的名称也源出于此。也有称沈万三会“点金术”,能够点物成金,因此黄金源源不断。另外还有分财说,元代吴江一带有一个名叫陆德源的富家,沈万三为他管账治财。后来陆看破红尘,离家出游,将万贯家财拱手送给沈万三,沈万三由此一跃成为“江南富族”。此外,还有沈万三由渔翁而得乌鸦石或马蹄金等传说,都非常神奇。
沈万三绝非普通的“民营企业”,作为特殊利益集团,他的首要特点是利用政治势力崛起。在扬州,沈万三首先结识了当年的盐民张士诚兄弟,他们合谋在大旱之年利用军政势力,“囤江南之粮以济苏北”,获得暴利。但是,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取向是利用一切机会结交新贵,尤其是手握生杀大权的新贵。洪武元年,朱元璋兵败张士诚,驻跸太湖,沈万三适时“迎忠武王徐达及诸王于家之百尺楼”,自此,徐,沈二家族的交往频繁,而徐达是带兵的,据说也列入“多多益善”类。这一点,朱元璋应该不会忘记。
朱,张之战后,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开始第二次政治押宝,捐助了建造南京都城三分之—支出的白银。当然,特殊利益集团是“以营利为目的”,沈佑集团全盛时期,据说他们得到的对价“富可敌国”,资产中有一项是建在当时首都南京的花园一座,即今南京玄武湖公园。
据说,金陵城原南门聚宝门,是沈万三筑的。朱元璋定鼎南京之初,国库空虚,动员沈万三资筑东南诸城。结果是,沈万三的承包项目比国家建设部分提前三天完工。庆功会上,朱元璋称其为“白衣天子”。沈万三筑完城墙还不过瘾,又主动提出为朱元璋犒赏三军。朱元璋问“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沈万三回答:“愿每军犒金一两。”不料朱元璋暴怒,下令“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虽在马皇后的劝说下,留住了沈万三的人头,公元1373年,沈佑充军云南。
有人捐助军费,朱元璋为什么拒绝不受,反而降罪?理由很简单,沈万三之流作为特殊利益集团,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朱元璋本人不长于万马阵中裸体格斗,也不见得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崛起市井而能定鼎九五者,明靠左右手忽悠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的汗马功劳,暗有东厂,锦衣卫的誓死保卫。兜里的银子,脑子里的弯子,都未必比得上沈氏豪民,如果国家的饷银要沈老板恩赐,“匹夫可以犒天下之军”,既今马放南山,天下子民将不知谁是主人?既然国家可以收钱,有司可不可以?有司如果可以,文官武将可不可以?东厂,锦衣卫的指挥使可不可以?如此,势必开银子调动折子,票子换枪杆子的风气。
风气一开,天下趋炎附势之徒将搞不清老板到底是谁?其时外有蒙古铁蹄虎视眈眈,内有张陈余党亡心不死,一旦天下有变,今日“犒军”的银子,为什么就不能“贿军” 甚至于资敌,谋反,逼宫。。。。。。?况且,“四海之滨,莫非王土”,朱元璋怎么会容忍别人巧取豪夺国家的银子来腐蚀,操控天下?!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这个还是相对低下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范畴。
十分不幸,在别人的卧榻之侧酣睡,似乎是特殊利益集团们顽固的天性。这种天性在祖辈发配,杀头后,一旦春风吹生,马上又显山露水。而权贵阶层,作为特殊利益集团寄生的土壤,或者本身作为特殊利益集团的一部分,总是表现出惺惺相惜的依赖。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也就是沈万三充军云南六年之后的一天,苏州塾师王行在南京凉国公蓝玉家坐馆(家庭教师),蓝玉刚好经过,见一个陌生人在自己家里大声交谈行走,走过来奇怪地问王行:“这个人是谁?”王行回禀说:“他是小人乡人沈万三秀女婿。”贵为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蓝玉听说后,竟然脸色大变,立即热情招呼顾学文,并且准备佳肴酒宴款待,推杯换盏之间拍着顾学文的肩膀说“有空记得常来这里说话”。。。这个历史性画面的历史性结果,是蓝,沈家族长达二十年的莫逆交往,当然,还有公元1398年,他们被判“串同谋逆”,这个就是明史著名的”沈万三族诛案”。此役,沈万三的女婿及沈家八十多人遭斩,田地财产悉查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