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背后的原因?如果项羽过了江东会怎样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www.minghaoshangwu.com/qiwen/193741.html 2022-06-05 08:43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项羽在江东自刎之后很多人为之惋惜,项羽毕竟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实力的,最后却在江边自刎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啊,那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呢?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项羽在江东自刎之后很多人为之惋惜,项羽毕竟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实力的,最后却在江边自刎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啊,那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呢?如果项羽过了江东会怎样呢?下面就和名豪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认为项羽之所以自杀而不肯过江东,是“羞见江东父老”。《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感叹:“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此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这以记载,后世人每每提到项羽的死,总会唏嘘不已。

  1、司马迁认为项羽之所以自杀而不肯过江东,是“羞见江东父老”

  而宋人刘子翚在他的《屏山全集》中认为,项羽之所以说出那样一番话是怀疑亭长有诈。刘子翚认为,当时刘邦正悬赏千金邑万户侯购项羽的性命,而在项羽身处那样的困境之时,亭长说那样好听的话,项羽难免怀疑亭长在骗自己。

  2、宋人刘子翚认为,项羽之所以说出那样一番话是怀疑亭长有诈

  他还认为,项羽之所以选择逃到垓下,是希望自己能够逃脱,而四面楚歌之时又怎么敢再贸然地听信亭长的话?所以项羽选择了与刘邦军死战到最后。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以吴汝煜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长期的内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项羽认识到这一点后,产生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的想法。因此他毅然自刎而死。

  3、项羽产生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的想法

  但也有人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史记》中就记载了项羽无论是在灭秦过程中,还是楚汉战争爆发后,都是一个很残暴的人。这样的—个人,怎么可能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消除人民的痛苦?这显然不符合项羽的性格特征。

  揭秘项羽自杀真相:不肯过江东竟事出有因

  吕仰湘则认为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是项羽独特的个性和奇特的心理因素所致。项羽一直信奉“非他即我”的斗争哲学。当他胜利的时候,他要把敌人彻底消灭,而受到阻碍时,他就甘愿把自己毁灭。所以,兵败的时候选择乌江自刎。

  4、项羽一直信奉“非他即我”的斗争哲学

  还有一种分析认为,项羽是楚国人,而楚人素有兵败自杀的传统。所以,项羽在弹尽粮绝,兵败之时,只会选择自杀这样一种行动。项羽究竟是不能过江东,还是不肯过江东,至今也没有定论。留给我们的是他在乌江边上的英雄气概和在乌江边上凄美结局。历史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残缺,才显示出别样的美感。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垓下之战结束了秦末混战局面,统一了中国。这次战役,刘邦集团可以说羽翼已丰,项羽再没有实力与之抗衡。

  可如果我们做个假设,项羽过江逃到了江东,刘邦会放过他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项羽逃得了一时,逃不过一世,刘邦迟早还是会追杀过来的。且做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以多打少的围歼战,不要说六十万的五路大军,仅擅于征战的韩信率十万大军也足以把江东踏平。项羽想在短时间内翻身,根本没可能。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却“伤不起”

  但是,项羽也不是没想过卷土重来。

  作为司马迁比较喜欢的人物,《史记》中甚至不惜用帝王“本纪”的规格来描写项羽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对他生命的尾声,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据司马迁记载,项羽被围攻时,曾率精兵成功突围,这说明,他本身是打算卷土重来的。

  可是,为什么最终项羽又选择自刎了呢?

  镜头再回到那个年代。垓下之战被围攻时,项羽深感大势已去。在送别虞姬后,趁着黑夜,他从大军中抽调了800精锐骑兵突围。这部分人是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江东子弟,可由于黑夜,再加上急于奔命,骑兵队伍渡过淮水后,只剩下一百多人。

  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立即派遣五千骑兵快速追击。项羽一行人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时,因迷路耽搁了时间,被汉军追及,遂即又突至东城。当到达乌江边时,项羽手下仅剩28骑军士。

  应该说到这个时候,项羽也还没有放弃。根据《项羽本纪》中“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一节记载,项羽本身是打算渡过乌江的。然而,看着身边仅数几名狼狈不堪的残兵败将,他又万念俱灰、感慨万千,开始感到犹豫。

  此时,乌江亭长劝他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十万人之多,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唯独我有船,汉军即使赶来,也没办法渡江。”

  从项羽与乌江亭长这段对话来看,此时,追兵距离还远,项羽完全可以在亭长的帮助下,渡江后跨马东去。不过,项羽从被围后的慷慨悲歌、到埋葬送别美人虞姬、带八百将士溃围出逃,再到乌江边遇乌江亭长,他内心的思想斗争是持续不断的。而乌江亭长言辞诚恳的一段劝话,竟起了反作用,让项羽彻底认清形势。他深感大势已去,气数已尽,于是,瞬间做出了拒绝过江的决定。

  更加无奈的是,项羽其实也确实没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首先,乌江亭长虽说江东有民众数十万人,但如果依据秦末战乱时的人口结构,十万之众除去女人、老幼,具有作战能力的青壮年估计不会超过2万人。

  更何况,能征战沙场的将士们,当初早已都被项羽带到战场上厮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相当严酷,基本上是靠硬实力来证明。可以说,垓下之战以后,项羽军队伤亡过重,在战斗力方面,他已不再有与刘邦决战到底的资本。

  其次,当初项羽起军时,是打着“灭秦复楚”的旗号,大批江东子弟背井离乡追随他征战,自然是众志成城,所到之处才有“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大好局面。

  而此时的现状是,秦政已灭,项羽没有反秦这面“大义旗帜”,出师无名,难以得到民众响应。

  此外,平心而论,垓下之战中,项羽几乎“全军覆没”的败局实在太过悲惨。正如项羽所言,如果八千子弟兵只有他生还江东,百姓会心寒的,他又有何脸面去面对乡亲呢?

  更何况,这些兵卒都是有家室的,甚至还有妻儿老小要扶养,即使项羽想再东山再起,江东子弟会听从他的号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并且,由于连年作战,江东的经济实力大幅下滑,甚至普通百姓的温饱都成了问题,项羽即使能召集一批军队,后勤供给也是很大的难题。

  天时地利人和都大势已去,如此看来,项羽的不肯过江东,也是无奈中的必然之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