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历史上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揭魏延为什么要谋反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www.minghaoshangwu.com/qiwen/193773.html 2022-06-08 11:16

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很多人可能对魏延都不熟悉,他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一名将领,在三国时期刘备手下有很多将领和才能出众的人,魏延也是独当一方的大将。

  魏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很多人可能对魏延都不熟悉,他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一名将领,在三国时期刘备手下有很多将领和才能出众的人。比如诸葛亮就是当时刘备手下的的英明军师,而魏延也是独当一方的大将,和诸葛亮也是多次合作北伐,那么最后魏延为什么要谋反呢?

  魏延出生年月不详,字文长,是义阳(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中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曾经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率领部曲追随而去,是刘备最为信任的人,魏延和长史杨仪向来不和,后来在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加剧,最后被杨仪所派出的马岱所杀。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汉,深得刘备依赖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领部属随刘备入蜀,想为光复汉室建立一番功绩,因而屡立战功而不断升迁。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夺取汉中,封汉中王,迁治成都,需要一位将军镇守汉中。众将皆以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有心镇守汉中;哪知刘备却破格启用魏延,提拔他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为之震惊。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魏延镇守汉中,足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有一次,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现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担当?他慨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之力而来,让我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将十万之众来袭,让我为大王吞之!的确,他“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三国志·蜀书·杨戏传》)”,不辜所托。在镇守汉中的6年里,连曹魏一流名将张颌、曹真也不敢正视汉中一眼。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拜魏延为镇北将军。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7年),更以延为都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西入羌中,与魏国名将费瑶、郭淮战于阳溪,获全胜。后主即迁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诸葛亮密谋玄计,杨仪乘机陷害魏延,终于酿成蜀汉史上第一大冤案,也是第一大悲剧。众所周知,杨仪与魏延各持其能,一直不和。诸葛亮经常调和,以求平衡。最后也想借杨魏矛盾除掉魏延。这就注定,魏延将成为“阳谋”斗不过“阴谋”的牺牲品。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吧!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诸葛亮病危时,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安排他去世后的退军调度方案。这样重要的会议,只有长史杨仪、司马费神、护军姜维参加,把官阶、爵位高的魏延排斥在外。

  诸葛亮决定,由魏延殿后阻击追敌,姜维作为副将,杨仪担任退军指挥;如魏延不服从,军队仍按计行事。这就为杨仪阴谋陷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机。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密不发丧,派费祎去揣度魏延的意向,并抓住魏延个性矜高的致命弱点,用欺诈和激将手段,引蛇出洞,惹得魏延勃然大怒,抢在杨仪撤兵之前,率领所部径南归。杨仪便派马岱以叛逆罪追杀之,并诛延三族。这不是诸葛亮借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吗?魏延还是想抢先奏报朝廷,指控杨仪反叛,希望舆论支持自己代丞相之位,根本没有叛逆之心。如果反叛,何不北向投魏?倒是杨仪,后因未得到丞相之位(诸葛亮早已察觉杨仪心胸狭窄,不能为相)后悔没有率兵投魏,并上书诽谤朝廷,终被流放,最后自杀。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被刘禅尊为相父的十几年中,运用手中掌握的大权,采取一系列隐秘晦暗的手段,对魏延多次建议和行动,进行掣肘与压制,直至借机处之,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怀疑之心作祟,怕今后后主刘禅驾驭不了魏延而出乱子,同时也为自己指定的“成承诸葛亮之成规,因循而不革”(《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作者评语)的接班人蒋琬、费祎扫清障碍。

  魏延的忠心是日月可鉴的,可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说出“此人天生反骨,日后必定造反”这样的话来,也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 在魏延和杨仪对峙的时候,被安上了“反贼”的名号,显赫一时的魏延竟然落得个“三族尽灭”的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