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李太后献身张居正是真的吗?李太后为何不保张居正

字号+ 来源:网络 作者:雪青 转载请注明://www.minghaoshangwu.com/qiwen/193868.html 2022-06-05 11:10

李太后献身张居正是真的吗?在历史上像是太后和朝廷重臣暧昧的事情很多,对于李太后和张居正的事情到时没有太出名,很多人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张居正是朝廷上的重臣,身居高位。

  李太后献身张居正是真的吗?在历史上像是太后和朝廷重臣暧昧的事情很多,对于李太后和张居正的事情到时没有太出名,很多人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张居正是朝廷上的重臣,身居高位,而李太后的儿子登基时才10岁,想要在朝堂上稳定民心是很难的,只有在朝堂上有重臣辅佐,才能够稳定朝政。张居正无疑是最佳人选,或许李太后献身张居正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究竟真相如何,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

  隆庆皇帝死时,李贵妃只有28岁,她儿子朱翊钧登基时只有10岁。朝廷进入了“主少国疑”的非常时期。

  如果时光倒转,回到1572年旧历5月,我们就能看到李贵妃牵着10岁的儿子住进乾清宫时紧张的表情。丈夫去世了,她感到悲痛;儿子当了皇帝,她感到欣喜。但儿子太小,国家又那么大,政事又那么烂,无不让她萦心。

  万历初年的新政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开并取得巨大成就,就因为李贵妃、张居正、冯保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权力铁三角”。其时朱翊钧尚小,凡由皇帝决定的事情,都由他的监护人李贵妃拍板定夺。

  母爱可以让一个女人极度自私,母爱也能让一个女人产生超常的智慧。将母爱融入政治,要么一塌糊涂,要么充满和谐。值得庆幸的是,李贵妃不但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严母。她将自己的这两个功能转植于两位信任的大臣。在小皇上面前,冯保近慈,张居正持严。两相配合,国事家事就显得井然有序。

  李太后与张居正的关系,在万历初年,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因为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欣赏几乎是不加掩饰,无论是国事上的谋划还是对皇帝的教育,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朱翊钧年满18岁后,张居正多次提出归政于皇上,均遭李太后拒绝。朱翊钧20岁时曾向母亲委婉提出想亲政处理国事,李太后亦明确回复:“30岁前不要提亲政的事,一切听张先生的安排。”母亲的这个态度,增强了朱翊钧对张居正的反感。

  虽然张在世的时候与李关系暧昧,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张死后,万急需摆脱张的束缚,推行自己的意志,摆脱张的阴影,其中还有报复的成分,因为张在世的时候对万比较严苛,而自己却不那么干净,还和李暧昧不清,所以万可谓是苦大仇深,此仇不报非君子啊。可以说如果不整张,万历依旧是那个傀儡,所以在一个死人和儿子之间,李没得选择。

  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万历五年,多年未见的老父文明去世,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起复为官。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功亏一篑,他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武宗朝的大学士杨廷和也是一代名辅,收到父亲的讣告即回家守制。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居正守制,给居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此时神宗还不能亲政,国家大政均需居正裁决,不想让居正回家守孝。最终由神宗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