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单纯从道德角度上而言,宋仁宗堪称道德楷模,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他几乎都达到了,无论是在律法上,还是在赋税上,他都极大程度上做到了体恤人民,同时他本人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皇帝。在用人方面,也十分具有政治才能,充分能知人善用,本人脾气也好,甚至能够忍受当堂被大臣指责。
如果你是一个宋朝的士大夫,那必然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宋仁宗,并感激这个时代拥有这样一个皇帝。
但是,以宋朝所面对的现实环境而言,宋仁宗的“仁”却不足以带领大宋走出历史困境,但很遗憾的是,他之前之后的皇帝们,都没有类似于唐太宗那种远见卓识,以及决策能力。
赵家的天子似乎从赵匡胤以后,都极度缺乏一种皇帝的重要素养,就是决策能力,宋代社会重文轻武,乃至抑武的风气,大抵就是这种决策不断受到文臣影响的缘故。臣权的不断扩大,使得中国社会的尚武之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人人以“唱名东华门外”为荣,以从军征战为耻,乃至于极端地打压武人的生存空间。
乃至于到了宋仁宗时期,这种风气以及政治格局,随着宋仁宗的:“仁”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的“仁”很大程度上纵容了文臣们打压武将的嚣张气焰,狄青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哪怕在其支持下能够以武人身份执掌枢密院,却也在仕途上遭排挤,人格上被文臣压一头。
总而言之,宋仁宗的“仁”有其“仁治天下”的一面,却也有着促进士绅阶层文臣打压武人局面形成的一面。文武不能并重,双方不能相辅相成,或形成平衡,势必会走向一个难以挽回的局面,比如尚武的唐朝,因武人藩镇而亡,而落到宋朝,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文人拥有太多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影响力,导致了宋代军事受到了极大制约,而最终葬送了北宋。
宋仁宗赵祯的生平?赵受益(后改名赵祯)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 [6] ,他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其母为李宸妃。 因赵恒所宠信的美人刘氏(章献明肃皇后)无子,赵恒便对外声称赵受益为刘氏所生。
天禧二年(1018年),赵受益进封升王。同年九月丁卯日(1018年10月19日),赵受益被册封为皇太子,赐名赵祯。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赵恒逝世。年仅十三岁的赵祯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刘氏(章献明肃皇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才开始亲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