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风最昌盛的时代,杰出的文官士大夫层出不穷,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等,那么哪些曾经位极人臣呢?
北宋官制经过几次调整,不同时期宰相的职务并不一样,所以分时间段来说明:
北宋初年至宋神宗时期:
这段时间的官制由宋太祖制定,在中央设立中书、枢密、三司,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财政,从广义上来说,三者的最高掌管都是宰相,从狭义上来说,宰相就是指的掌管行政的最高掌管,即中书省的最高掌管。
宋朝成立之初,赵匡胤继续任用后周大臣范质等人为相,以稳定人心,等这些人识趣自动退休后,宰相之位空悬,最有能力接任的当然是开国功臣赵普,此时赵普的职务是中书省门下侍郎、平章事。最终赵匡胤没有提拔赵普为宰相,而是让他以平章事的职务署理宰相事务,所以在北宋初年到神宗时期,宰相的正式官职名称叫:中书门下平章事。
看到赵普一个人的权柄越来越大,赵匡胤意识到要对其进行制约,于是他参考唐朝制度增加了参知政事,作为赵普的副职,也就是副宰相。
因为北宋武官地位较低,所以宰相一职基本由文官担任,每朝宰相人数较多,就针对比较出名的宰相列举:
太祖一朝共有6位宰相,知名的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范质、薛居正等;
太宗一朝共有9位宰相,赵普、薛居正等人继续任职,其他知名的还有吕蒙正、张齐贤等;
真宗一朝共有12位宰相,知名的有寇准(力主真宗亲征澶渊退辽)、王旦等;
仁宗一朝共有23位宰相,知名的有吕夷简、晏殊(写词高手)、庞籍(少年包青天里的庞太师,不过历史上可是正人君子)、文彦博、富弼(瓦解辽夏同盟,形成宋、辽、夏三国牵制,主持“庆历新政”)、韩琦、曾公亮等;(范仲淹、欧阳修等最高只做到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包拯就差得比较远了)
英宗一朝共有2位宰相,即韩琦、曾公亮。
宋神宗至宋徽宗时期:
宋神宗继位后不久便对官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史称“元丰改制”,撤销了中书门下,恢复三省制度,设立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但是这三个职务都是虚职,真正主导事务的是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其中尚书右仆射还兼中书侍郎,管理中书省。所以这段时间的宰相官制名称叫: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另外取消了副宰相参知政事,而是设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
神宗一朝宰相有9人,最出名的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富弼,韩琦,曾公亮等人继续任职;(神宗一朝,司马光并没有能当上宰相,最高官职是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检察长兼监察部部长)
哲宗一朝宰相有11人,最出名就是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废黜王安石新法)、文彦博等人;
宋徽宗至北宋末年:
此次官制调整就是一出闹剧,也反应了宋徽宗时期的政治昏庸。
宋徽宗任用奸臣蔡京为太师,通常太师只是荣誉职衔,但是蔡京确统领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大权在握,他还把尚书左仆射改为“太宰”,把尚书右仆射改为“少宰”,到了宋钦宗时期,又把太宰、少宰恢复为左右仆射。
徽宗一朝宰相有12人,最出名的就是大奸臣蔡京(《水浒传》最大BOSS)、曾布(唐宋八大家曾巩的弟弟)等;
钦宗一朝宰相有7人,知名的有李邦彦(大奸臣,力主割地求和)、张邦昌(靖康之难后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
因为赵匡胤“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所以大宋朝堂文风日盛,执掌大权的都是文官。当朝堂全是文官时,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就比较频繁,所以今日居庙堂之高,他日处江湖之远就成了常态。
也正是这些人的贬谪,才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还有一生不断被贬却“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
北宋重文轻武,宰相要职多为文臣亦或文武双全,其中文臣宰相有:
范质,王溥,沈义伦,卢多逊,吕蒙正,寇凖,王旦,王钦若,李迪,谢深甫,陈自强,钱象祖,史弥远,郑清之,乔行简,崔与之,范钟,杜范,吴潜,程元凤,丁大全,王安石,韩绛,吴充,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韩忠彦,曾布,蔡京,赵挺之,刘正夫,王黼 ,白时中,李邦彦,张邦昌,赵鼎,张浚,秦桧,何栗(最后一任)
以上有部分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但都是北宋担任过宰相的,流传至今或鼎鼎大名或默默无名,他们共同见证的北宋的兴茂衰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