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史蒂夫・布鲁斯特出版图书《恐龙》描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各式恐龙。以下这些电脑生成的惊人的恐龙图像就是出自此书。
1、 最小的鼠龙
鼠龙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恐龙。鼠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的食草性恐龙。1979年,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一窝鼠龙幼龙化石。这些幼龙化石缺了尾巴,体长只有20厘米,与一只小猫的大小相当,因此取名为鼠龙。然而,科学家后来发现成年鼠龙可以达到5米长,120公斤重。科学家仔细比较了其幼龙和成年鼠龙,发现幼龙有较大的脑袋、较大的眼睛和圆圆的鼻子。而成年鼠龙则有较小的脑袋和眼睛,有较狭长的尖鼻子。
2、三觭龙
剑龙和角龙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动的防卫,而没办法做还击,到了觭龙出现,情势才逐渐改观。三觭龙是觭龙中体积最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长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间。这样尖锐的武器,连最可怕的肉食恐龙都要让它三分。
3、单脊龙(Monolophosaurus)
单脊龙是一种肉食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的新疆,约1亿7000万年前。单脊龙的属名意为“有单冠饰的蜥蜴”,意指它们头颅骨上的单一冠饰。单脊龙的身长可达5米(17呎),高度为2米(6呎),重量可达700公斤(1500磅)。单脊龙以恐龙和大型脊椎动物为食,其发现地区被发现出有水的迹象,所以单脊龙可能生存在湖岸或海岸地区。单脊龙可能与异特龙科有亲缘关系。
4、始祖鸟
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已知的最早最原始的鸟,是恐龙世界里的真正名流。没有其它中生代的化石有如此出名,如此备受争议且研究得如此透彻。科学家对保存最好的始祖鸟化石的研究发现它有类似兽足目恐龙的爪子。这些标本为鸟的爪和头骨提供了重要的详细信息,加强了一个被广泛(但不是完全)接受的观点:现代鸟是由兽足目恐龙进化而来的。这个新的喜鹊大小的化石标本揭示,这种鸟能超伸展它爪子的第二个指头,这是该鸟与它最近的亲戚“恐爪龙”的又一个相似之处。新样品保存完好的部分头骨与兽足目恐龙的头骨有明显的类似之处。但与现代鸟不同,这个原始鸟爪的第一个指头不是反转的。相反,它的第一个指头指向内,有点像人类的拇指,意味着该鸟没有所谓的“栖居爪”。此细节显示始祖鸟与现代鸟的类似之处比过去认为的要少。此始祖鸟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索侯芬石灰岩沉积,它大约生活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现展示在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里。始祖鸟长30-46厘米,高15厘米,重103公斤。它吃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
5、禽龙
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草食性动物,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凡蓝今阶到巴列姆阶,约1亿4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生存时代大约位于行动敏捷的棱齿龙类首次出现,演化至鸟脚下目中最繁盛的鸭嘴龙类,这段过程的中间位置。
自从在1825年首次被叙述以来,禽龙已成为大众文化的常见主题之一。在1852年,伦敦的水晶宫竖立了两个禽龙雕像。在当时,它们的拇指尖爪被误认为鼻角,而且被误认为四足动物,但这两座雕像是最早的完全比例恐龙模型。
6、华阳龙
华阳龙(Huayangosaurus)是剑龙类的一个属,体长约4.5米,体重900-1000公斤,植食性恐龙,以矮灌木和蕨类为生。剑龙类很可能在侏罗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科学家对早期剑龙类的认识,实际上是从我国四川自贡大山铺出土的华阳龙开始的。在华阳龙的背部,从脖子到尾巴中部还排列着左右对称的两排心形的剑板。而后来出现的许多剑龙则在身体背部的每一侧都有两排剑板。此外,华阳龙的前后腿差不多一样长,而后期的剑龙类前腿显著地比后腿短。这些特点表明了华阳龙确实是一种原始的剑龙。
7、顾氏小盗龙
顾氏小盗龙是目前发现的第二批会飞的恐龙(第一批为始祖鸟)。顾氏小盗龙生活在距今大约1.3亿年之前的早白垩纪,它身长不到1米,重不到4.5公斤,四肢和尾巴都覆盖着羽毛,由于龙骨突不够发达,飞行能力仅略强于始祖鸟。科学家推测,它们利用四肢覆盖的羽毛,可以从一棵树飞行到另外一棵树--这有点类似于今天鼯鼠的“飞行”方式。顾氏小盗龙以小型脊椎动物和昆虫为生。
8、恐爪龙
1964年在美国的蒙大拿州第一次发现了恐爪龙化石。恐爪龙约3-3.5 米长,1米高,体重80-100公斤左右。它的大头上长着非常锋利的牙和坚固的下巴。它用两脚站立,前臂比较短。每只手上有三个带着尖长爪子的手指,每只脚有四个脚趾,其中一个脚趾上长着约12厘米长的利爪。它有个长尾巴。它的眼睛非常大,所以能看得很清楚。恐爪龙并非愚笨动物而是非常聪明和灵巧,它们成群打猎,跑起来非常迅速。恐爪龙还有一套独特的捕杀本领: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举起镰刀般的爪子,加上前肢利爪的配合,很容易将猎物开膛破肚,一下子置于死地。
9、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又译鹦鹉龙,在希腊文意为“鹦鹉蜥蜴”,是角龙下目鹦鹉嘴龙科的一属,生存早白垩纪的亚洲,约1亿3000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鹦鹉嘴龙和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一般带勾的鸟嘴,科学家由它的体形及生存年代来推断,认为鹦鹉嘴龙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
最小的鹦鹉嘴龙化石是只蒙古鹦鹉嘴龙的孵出幼体,存放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只有11到13公分长,头颅骨长2.8厘米。
10、暴龙
暴龙(Tyrannosaurus)又名霸王龙,可能是有纪录以来生活在地球上最大型食肉类恐龙之一。它是食肉类最晚的一支,它具有六十个锯齿状边缘的利牙,有些达18厘米长。它具有硕大的上下颚;仅仅头颅长达1.3米,它或许能够吃下一整个人──假若那时候周围真有人类存在的话。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最后300万年,距今约6850万年到 6550万年,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种群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西部,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