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海洋最深处有什么生物存在?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好奇的,甚至一度有人怀疑,海底最深处压力很大,根本不可能有生物存在,其实在海洋的深处也是存活着生命的,不要感到不相信,因为这是真实存在的。据说神秘的小飞象章鱼就生活在海底一万米的地方,海底一万米的压力有多大大家都是是十分清楚的,人类根本不可能存活,但是却存在着许多的奇异生物,下面我们就再给大家介绍几种海底最深处存在的生物吧。
海底深处的恐怖生物
1、皱鳃鲨
人类很少在海中能够遭遇到皱鳃鲨,因为其生活在深海1500米以下。 皱鳃鲨具有许多现在已经成为化石的古代祖先身体特征。这个1.6米的样本于2007年发现在日本浅海,然后被移交给当地海洋公园,在被捕捉到几小时后死亡。
2、深海龙鱼
尽管这种鱼是在海深2公里发现的,龙鱼的生命初期却是从鱼卵浮在海面上开始的。和其他深海生物一样,当其下降到深海生活,能自己发出生物光。它的一个发光器官在下巴的触须上,用其来捕食。
3、吸血鬼鱿鱼
拥有世界上所有动物中最大的眼睛,这个深海生物从小生长在深海里。它名字虽然叫这个,但是不吸血,事实上,它触须上的吸盘也很少。其名字来自它的红眼睛和像织带一样的斗篷。
4、水滴鱼
主要发现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超过1200米深海中。这种深度的深海比海面强几十倍压力,导致其身体像个凝胶团。
5、银鲛
英文名称和希腊神话中的喀迈拉(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女怪)相同,这些生物也被成为鬼魂鲨,虽然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其实它属于深海。可以长到25公斤,1.5米体长。
6、片脚类生物
尽管这些很小的甲壳动物通常不超过1英寸,生活在太平洋海底大约6公里深处,最大可以长到大约1英尺(30.48厘米)。
7、太平洋黑龙
从其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一种深海捕食者。 由于它捕食的都是发光生物,所以胃进化成能够防止光线透出的设计。
8、管眼鱼
也叫幽灵鱼,就如其名称一样,这些奇怪的生物看起来像(深海)银斧鱼属鱼的亲戚,但是它有两个向上生长的眼睛,用来搜索捕食,这个特殊的特征包裹于透明的圆顶之中。眼睛下面两个洞其实是鼻孔,用来闻气味。
9、掷弹兵鱼
这家伙有一个诡异的大嘴,经常被发现生活在深海海底,游起来很慢,在海床上捕食,也吃动物腐尸。这鱼不只是长得丑,还能够发出恶臭。
10、哥布林鲨
对这个深海居民人类知之甚少,只有少数几个样本被渔船捕获。出没于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一般在深于200米水深处。这种罕见鲨鱼在水中会呈现黑色,让它们在深海中几乎隐形,避免被发现,长鱼吻则是它的感应器,可以让它在看不到、听不到的深海中找到猎物,强而有力的双颚用来迅速捕食猎物。
海洋最深处是什么样的
1000米
其实在海洋的浅海区域,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东西就很多,比如鱼的种类,各种海洋生物等等。不过随着海洋的深入,海洋也变得更加神秘和黑暗。比如到达1000米左右,海洋中的环境就已经是无光线照射,周围遍布黑暗。在这里以及海洋更深处,很多生物都是不具备视觉的,也就是没有眼睛,只通过其他感官了解周围情况。
3000米
如果到达海洋3000米的位置,更是无尽的黑暗,因此,眼睛的作用也不大,很多动物也都没有眼睛。不过这个区域的生物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这里大部分的海洋生物可以自己产生光亮,然后通过光亮来设法捕捉食物。3000米深的区域中水压是巨大的,如果把一个成年人丢到该区域,可以说瞬间就会被挤压碎裂。
7000米
如果到达海洋7000米深处,这个地方是一个里程碑的数字。因为现如今人类海洋载人探测器所能到达的深度就是7000米左右,是我国蛟龙号完成的。在到达这个区域时,我国获取了生物样本和沉积物,所以未来对深海的研究会更加准确。关于这个区域的生物,它们基本上依靠一些生物残渣或沉积物进行生存。
8200米
如果到达海洋8200米的深处,这里除了黑暗之外,巨大的水压是很多生物无法承受的,在这个水域范围内,能够生存的生物叫太谷蜗牛鱼,这种鱼能够承受该水域产生的水压。据说这个范围内的水压如同1600头大象的体重一般,可想而知这种鱼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并且这个水域非常很冷,就如同陆地上达到顶峰的温度一般。
10000米左右
再往海洋深处探索,海水的压力只会不断增加,但是温度却有所质变。因为海底连接着地壳,就比如马里亚纳海沟水域的深处并非是寒冷的,而是热浪奔涌。只是因为海水的缘故,最终只能展现出黑烟筒,但是这样的温度也有450℃左右。
10000米以下
在接近海底的区域,不仅有400多度的高温,并且火山运动也会导致各种有毒物质的产生,而这也对生物产生了严重威胁,该区域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生物生存的。不过大自然是奇妙的,所以在这个奇怪且危险的区域,还存在着深海热泉生物圈,它们能够抵抗高温和有毒物质的影响,正应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说法。
在海洋的深处,有很多我们还未了解到的生物或物质,所以未来人类的发展方向并非全部朝向外太空,因为了解家园的事物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