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一位名士,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诸葛亮的扇子从何而来?在民间流传多种说法。
诸葛亮,手持的应该是白鹤羽毛做的“白羽扇”,据《语林》上记载着: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边,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
在人们的印象中,诸葛亮的扇子非同寻常,它已成为一个特定意义的道具,与诸葛亮的名字一样深入人心。
诸葛亮的羽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羽扇。这事到了民间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在人们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有人们想象中的那非凡超群的本领,就与他经常拿在手里的羽毛扇有关。于是,关于这羽扇,关于这羽扇的来历,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
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
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