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即位后,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权势强大,对皇权形成掣肘。尽管长孙无忌曾经扶持唐高宗上位,还是皇帝的亲舅舅,但他及其所代表的关陇集团,已经成为李治重振皇权的阻碍。与此同时,一些出身地位低的官员也想取代世袭爵位的关陇集团,他们与武氏一同成为了唐高宗的政治盟友。
当唐高宗提出“废王立武”的想法时,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一员,当然支持王皇后,坚决地表示反对,说出两个理由:其一,武氏出身低微,门第不高;其二,她是先帝的才人,如立其为皇后,有损皇室名声。
长孙无忌一发话,前朝元老旧臣纷纷附和。
正当唐高宗为元老大臣们感到棘手,另一个开国元勋李勣却送上助攻。当唐高宗询问其意见时,李勣圆滑地说:“此乃陛下家事,何必要问外人!”
李勣将这场皇帝与关陇贵族的暗中较劲说成是皇室家事,实则更有利于唐高宗下决断。支持武氏的一派官员更是乘机散播舆论,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最终,李治成功废后,打击了关陇士族集团。自永徽六年(655年)武氏立后之后,长孙无忌等旧臣纷纷被贬,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一的长孙无忌,甚至遭到罢官流放,自缢而死。
日后叱咤风云的武则天,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二圣临朝
唐高宗与武则天这对恩爱夫妻,在打压关陇旧臣时结成政治同盟,此后,在唐高宗和朝中新贵的支持下,武则天的权力不断增长。
唐高宗李治患有风疾,到后期病情愈发严重,经常头晕、恶心,视力也急剧下降。他带病理政之余,让武后参与政事,起初武则天只是作为贤内助帮忙整理公文、批阅大臣奏折,精通文史的她办事得心应手。后来,随着唐高宗病情反复,武则天担当起了理政重任,乃至“百司奏事,皆委天后详决”。
从幕后走到台前,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唐高宗因病难以处理政事,需要一个可信任的人来协助他,而感情亲密、才能出众的武后是不二人选;另一方面,武则天要参与政事,只能在唐高宗的许可下进行,她权力再大,也难以超越皇权。
在辅佐唐高宗的同时,武则天也培植了自己的政治势力,李义府、许敬宗等庶族地主出身的新贵成为她的心腹。
随着武后势力逐渐膨胀,宰相上官仪感到担忧,他逮着机会,上书请求废武后。上官仪说:“皇后骄横,天人共怨,应该将其废掉,以安人心。”善于玩弄权术的唐高宗看完上官仪的奏疏,便让他起草废后的诏书,可这事儿让武则天知道了。诏书还未发出,她就跑到高宗面前辩解,唐高宗又犹豫了,不忍废后,只好说:“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不久,上官仪被许敬宗诬告谋反,含冤而死,一家受到株连,就连年幼的孙女上官婉儿也被罚作奴婢。上官婉儿长大后为人聪慧、长于文章,被武则天任命为亲信女官,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除掉上官仪后,武则天更加权势滔天。与此同时,唐高宗病情加重,常在后宫静养,将朝政托付给武后,每次临朝,武则天“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大唐王朝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
权欲的高涨,伴随着亲情的流逝。
李治与武则天的嫡长子李弘,为人仁孝温柔,年幼时就被立为储君,长大后多次受命监国。
但仁慈的李弘,与残忍的母后截然相反。
转载请注明出处。